若有能见者,死人何不见?若有可见根,盲者何不见?
若言二合见,无色何能见?若言见者见,何须有能见?
若言能见见,无根怎成见?二见皆不见,和合见何见?
若言见时见,过去何在见?过去见不见,今时时何见?
今时即无见,何有见时见?见法不能建,即无见所见。
即无所见见,识者亦无建,识本从见建,故非时不建。
若识本因有,即不须见见,若言见生识,则因应无识。
因识即不成,果识从何生,果识即无生,即无能见见。
人法皆不见,谁人做论见,故人非不见,亦非见所见。
论者破诸见,无见无无见,识生亦非生,知见亦无性。
无性性亦性,性者性非性,故反闻于性,即见见不见。
若达见非见,即破诸邪见,善人善达见,即成正知见。
时维2013癸巳年二月十四午时 安隐僧雪相谨撰
《见不见,十二偈。》简注
若有能见者,死人何不见?
注:若是有能见的人,为什么死了的人不能见。
若有可见根,盲者何不见?
若是有可以见东西的眼根的话,为什么盲人有眼根却不能见呢?
若言二合见,无色何能见?
若是一个活人还有一双好眼睛合起来能见的话,假如没有物质色尘又怎么能见呢?
若言见者见,何须有能见?
若是只是眼根在见的话,还需要人干什么,只有两个眼球就可以了啊。
若言能见见,无根怎成见?
若是有一个能见的人在见的话,没有眼睛他怎么能看见呢?
二见皆不见,和合见何见?
能见和见根单独都不能见,两个凑在一起又怎么能见呢?
若言见时见,过去何在见?
要是正在见的时候才为见,那过去的时候是谁在见呢?
过去见不见,今时时何见?
要是过去没有人在见的话,那今天这个时候念念成为过去,这是相对过去才有现在,所以今天这个时间都见不到啊。
今时即无见,何有见时见?
今天这个时候都没有,又哪来的正在见呢?
见法不能建,即无见所见。
这个可以见的“见法”不能建立的话,那就没有能见和所见了。
即无所见见,识者亦无建,
既然没有可以见到的这个“见法”,那么眼识也就没法建立了。
识本从见建,故非时不建。
眼识本来是眼根见色而产生的,所以除此之外更是不能建立了。
若识本因有,即不须见见,
若是眼识本来就有的,那么还需要能见和所见干什么。
若言见生识,则因应无识。
若是眼识因为见法而生出来的,那么未见之前的因地,应该是没有眼识了。(例如生来从没有见过香蕉的人,认识香蕉的这个眼识也不会自己生起来。)
因识即不成,果识从何生,
既然因地里没有识,那么果识又是从何而生呢?
果识即无生,即无能见见。
果识既然没有生处的话,那当下的能见和所见也就无生了。
人法皆不见,谁人做论见,
见者、能见、所见,见法,这些都找不到的话,那到底是谁作了这篇论见呢?
故人非不见,亦非见所见。
由此而知,并不是人不能见,也不是见到所见到。
论者破诸见,无见无无见,
论者反复推破这些见,(举一反三,鼻嗅香、舌尝味、耳闻声等根尘和合之法亦复如此,是为了破除各种各样的不正知见)是为了显示无见而无不见的中道之理。
识生亦非生,知见亦无性。
眼见色等六根对六尘而生起六识,并不是有什么法生出来了,(根尘识三界本为一个,同为一心,不一不异。)能知的这个见解,和所见的这个法也都是无自性的。
无性性亦性,性者性非性,
无性的这个性也是一种无性性,而自性的这个性,是不能说有说无的性。(强名一实性,法性,佛性。)
故反闻于性,即见见不见。
所以当我们反闻闻自性的时候,才能真正照见,什么是见,什么是不见。
若达见非见,即破诸邪见,
若是通达见与非见的道理,即能破除一切邪见。(正所谓能善分别诸法相, 于第一义而不动。)
善人善达见,即成正知见。
大乘善根之人善于通达见的道理,就成就了远离一切有无戏论之边的正知见了。
时维2013癸巳年六月十一 雪相简注
评论